汉代和田盘龙如何拍卖
怎么区分玉器白色斑与水沁?
很多玉器经埋藏后会出现白色色斑,现实的识玉者称这种色斑为水沁,意即它的出现同土壤中含的水分有关系。清代文献《玉纪补》中说:“西土者,燥土也,南土者,温土也,燥土之斑干结,湿土之斑润溽,干结者色有瘢痕者,水坑物也。”由此而知,清代人已经注意到了水沁的问题。
按照文献的解释,水坑玉的沁色应是无土斑而有瘢痕的玉器,也就是无黑、绿、黄、褐、红等沁色的沁色玉。这类沁色限于白色或灰色。从考古发掘到的玉器来看,白色或灰色沁的情况非常复杂,东北、山东、河北等地出土的玉器上,很可能见到白色沁斑,但辽宁建平出土的一件属红山文化玉器的玉兽头玉玦,表面全部呈暗灰色,已不见玉材的本色,形成的原因是沁色还是制造时的人工处理,目前还不便进行更深入的分析。河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发现的很少。商代玉器大量出土,其中一些玉器呈象牙白色,应是玉料本身特点及沁色相结合的产物。还有很多玉器呈鸡骨白色,玉的比重也变轻,这种现象应该是沁色所造成的。但在河南出土的春秋战国玉器上却很难出现鸡骨白色,一些玉器上出现了局部的浸润性的水沁色变。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广东等南方省份出土的玉器中有很多带有水沁,这种水沁面积较大,深浅程度不同,一些作品的局部硬度已非常低。笔者在安徽见到的少量汉代玉器上,看到有斑状灰白色沁,沁色分布较广,斑片不大但沁入很深,与周围的玉色形成较强的对比。
自然界的玉料中存有青白相混的玉材,故宫博物院乐寿堂存有清代制造的福海大玉海,它的玉料呈青碧色,但混有灰白色斑片,其色同一些古玉器上的沁色相仿佛,玉海内膛极大,掏出的玉料数量应很大,目前尚不见其它用此种玉料造的器皿,相信掏出之料会被用去制造仿古玉器,因而利用玉料本身特点制造仿古水沁的可能是存在的。
人工仿造的玉器水沁大量存在,可用酸类液体浸泡、腐蚀,也可用火烧制。这两种方法制成的颜色,经观察是可以辨别的。
亚地区销售部总监:郝总监
公司地址:上海市黄浦区广东路500号10楼
郝总监: QQ2862118827 电话13918169240 |